跳到主要內容區
中華民國一百一十年一月
 
宜大校訊
第73期

 

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-「環境教育」、「環境教育教學法及活動設計」課程參訪

「環境教育」、「環境教育教學法及活動設計」課程參訪

文/圖 USR-里山計畫辦公室

「環境教育」、「環境教育教學法及活動設計」為109年教育部推動第二期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-實踐里山精神•建構永續農村之計畫課程,除課堂講授外,希望藉由體驗教育教導學生學習如何運用場域資源,設計適合目標對象的活動,於109年9月26日安排至三富休閒農場參與一系列環境教育體驗活動,加深同學了解環境教育的意義。

活動安排同學先親手製作生態手札,除空白頁可供同學做紀錄外,也可將簡易蝴蝶圖鑑摺疊貼在手札裡,方便實地觀察時一邊翻閱圖鑑一邊紀錄所看見的蝴蝶或其他昆蟲,將回憶留下。接著活潑熱情的解說員帶領同學展開三富休閒農場的探險,石牆蝶是三富農場的大宗物種,專吃榕屬植物,因為蝴蝶為專一食草動物,因此可以在同科植物上觀察。大琉璃紋鳳蝶的幼蟲吃山刈葉,因為末稍呈扁平狀,因此又稱阿扁樹。觀察蝴蝶與幼蟲最好的季節是春末夏初。只要了解蝴蝶的食性,就可以營造出吸引蝴蝶前來的環境,例如紫斑蝶一定要食澤蘭屬植物才能達到性成熟,因此種植澤蘭屬的植物,紫斑蝶就會出現。青蛙也是同樣的情況,積水容器會有莫氏樹蛙來生活,而莫氏樹蛙又稱西瓜蛙,是唯一分佈於全台灣的蛙類。台灣只有兩種兩棲類,為青蛙與山椒魚,而兩棲類的定義為用兩種呼吸型態來完成生活史。令學生印象深刻的是三富農場生態豐富,唯獨蚊子很少,主要是因為在樹下的水桶中有放養大肚魚,而蚊子產卵後孵化的孑孓會被大肚魚吃掉,水桶還會成為蛙類的棲息地,有蛙類的地方就會有蛇,有蛇的地方就會有老鷹,生態鏈就這樣形成了,慢慢地就會形成完整的生態環境,這亦是棲地營造的案例。

下午的活動是老師們與三富農場利用其生態特色共同開發出的「環境挑戰賽」,包括水來滅蚊、棲地與我、「蛙」掘陷阱、勇「網」直前、生態小學堂等五個小關卡,讓同學透過活動與問答,了解環境教育的真諦。勇「網」直前,關主會透過問答讓同學了解關於蜘蛛網的知識,而蜘蛛不會被自己的網子黏住是因為蜘蛛懂得避開會黏的絲線。活動玩法是將同伴一一抬起,不碰到繩子的穿過孔洞,這關卡增加了同學對於蜘蛛網的知識,也懂得分工合作的重要。「水來滅蚊」是關主會先跟同學介紹一些青蛙的生態與棲地營造的知識,接下來會在投影幕上顯示九宮格的題目,讓同學在白紙上回答相關的問題,最後由老師評分,希望讓同學能透過思考回答問題的方式更加了解青蛙的生態及種類。由於三富休閒農場的環境良好,營造了許多適合蝴蝶的棲地,因此「棲地與我」關主所問的問題都是與蝴蝶相關的,考驗同學們對於蝴蝶的常識與知識。而透過題目的問答,讓同學能對於蝴蝶的生態、食草、蜜源等等有更深刻的認識。在環境挑戰賽闖關後,由柯銳杰老師帶領同學進行團體活動反思,透過團體活動可以觀察到團隊中因為思考邏輯的不同,如何下決定就會對團隊帶來不同的影響,每個人所學習到的知識技能也不同,也能讓同學了解事前規劃、團隊合作及解決問題的能力。

參訪活動最後的體驗項目是位於大進休閒農業區的神隱村農場-玉子燒體驗,所用材料皆源自融入在地當季的產品,有農場自產地瓜葉、九層塔、冬山蔥等等蔬菜,搭配同樣來自冬山鄉的雞蛋製作成桌上美味的佳餚,而這些菜色都是沒有使用農藥以及除草劑的,減少食物里程,符合綠色旅遊精神。

經過一整天的行程,同學表示收穫很多,不但能遊玩,同時也能深化課堂的學習知識並吸取更多實務經驗,對未來實際協助社區助益良多。透過參訪活動對於當地物種有更深的認識,並對於土地的運用也有了更多的反思。在體驗活動的意義連結到生活上,除了實地走訪農村支持體驗活動外,也可以試著營造出生物喜愛的棲地來吸引它們,例如陽台種植花花草草,除了修身養性之外,也能培養對動植物的喜愛、對大自然的尊重。在生活上實施棲地營造與尊重物種,可能仍會面臨到一些挑戰,但透過體驗活動後,知道在保護環境時,可以尋求民間團體以及政策協助。同學以自身所處的梅花湖休閒農業區為例,若深入瞭解梅花湖休閒農場、石頭屋蝴蝶農場、童話村生態農場等各農場的環境條件,溝通開闢一處種植特定植物、打造棲地,不僅能作棲地營造、復育動植物,亦能成為農場特色資源。

三富農場-製作手工書 解說員介紹螳螂
三富農場-製作手工書 解說員介紹螳螂
勇「網」直前-解說規則 合力將同學抬起過網
勇「網」直前-解說規則 合力將同學抬起過網
「蛙」掘陷阱-回答題目 「水」來滅蚊-回答題目
「蛙」掘陷阱-回答題目 「水」來滅蚊-回答題目
環境挑戰賽第一名的組別 團隊活動
環境挑戰賽第一名的組別 團隊活動
團隊活動 業者教導製作玉子燒
團隊活動 業者教導製作玉子燒
神隱村農場-體驗製作玉子燒 神隱村農場-體驗採集食材
神隱村農場-體驗製作玉子燒 神隱村農場-體驗採集食材

 

瀏覽數: